現代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·斯密1776年出版了《國富論》。該書的核心觀點,可以用一句話概括:“個人利益推動世界運轉。”書中的名言是:“我們的晚餐,并非來自面包師、釀酒師和屠夫的恩惠,而是出自他們的自利想法”——面包師之所以早起揉面,是因為可以從中獲利,而不是出于對人們的慈善之心,畢竟生產面包的資源是稀缺的,利潤很重要。由此,經濟學在成本收益的理性計算中一路前行,經歷了數次工業革命,走過了蒸汽時代、電力時代、信息時代和互聯網時代,其底層邏輯基本沒變。
到了人工智能(AI)時代,經濟學的底層邏輯悄然之間發生了變化——雖然利潤依然很重要,但人們關注的焦點,正在悄然變化。
近日,深度求索(DeepSeek)的AI開源大模型橫空出世,不僅引發了全世界極大的關注與討論,更加劇了經濟學家的興奮之情,因為DeepSeek把AI經濟學推上了一個新高度。
曾經,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penAI驚艷了世人。2022年底的人工智能生成式文本ChatGPT,2024年初的人工智能生成式視頻Sora,讓人們意識到:AI能夠自主學習,自主運用邏輯,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。這超出了人類理性可及的范圍,人類可以看到最優結果,但不一定理解尋優的過程。
那時,人們驚艷于OpenAI的技術高度,其超強的智能算法、算力和海量數據的AI產品生產能力,碾壓了人們的想象,加劇了人們對就業市場的憂慮。但人們并沒有驚慌失措,因為人們知道,這是高成本的。這雖然引起了經濟學家的警覺,但并沒有激發經濟學家的驚詫,因為經濟學家一向對高成本的東西不太感冒,畢竟,“高AI,高成本”,經濟學的底層邏輯沒有變。
如今,DeepSeek真真切切地觸動了經濟學家的心靈,不僅僅是經濟學家,而是觸動了全世界人的心靈。其AI開源大模型的驚艷之處在于:低成本+開源。低成本,意味著公司支付得起,意味著用戶用得起。開源,意味著共享,意味著知識和信息的自由聯合。
DeepSeek創始人的技術浪漫主義,掀翻了OpenAI的“高AI,高成本”,開啟了“高AI,低成本”的時代,真真切切、從從容容地把人類社會的空間復雜性和時間復雜性簡化了。一時間,世界在你眼前,AI在你身邊,“舊時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”。這相當于提供了AI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,提供了經濟發展的先行資本,提供了產業發展的放大器。君不見,各個電信公司鏈接了DeepSeek,各個汽車品牌鏈接了DeepSeek,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擁抱DeepSeek。據報道,DeepSeek已成為目前最快突破3000萬日活躍用戶的應用程序。其所開啟的不僅僅是千億元、萬億元的產業規模,更是經濟社會運行的底層邏輯改變。
此時,我們不只是關注DeepSeek的價格,更要關注DeepSeek的價值。“低成本,高AI”的時代,在世界AI社區里,每個人低成本甚至免費使用AI,都可以讓才華恣意飛揚、自由創意、創新創業。
此時,利潤成為了創新熱情的副產品。我們都知道,可能發生的事情就一定會發生,問題的關鍵在于:是你推動了創新,還是別人。我們都知道,由于可能發生的事情必定發生,所以今天最重要的競爭發生在我們和我們的創新想象力之間。
此時,我們正在體驗到,一個以資本為中心的時代,正在進入以才華為中心的時代。我們深刻地體驗到:創新熱情比利潤更重要。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大聲呼喊:我們不一樣。每一個人都可以激情澎湃地、深度地(Deep)去思考、去探索(Seek)這個世界。
此時,創新熱情將和耐心資本一起握手,利潤最大化不是一個單純的目標,而是共同創新遠景的副產品。DeepSeek攪動了一江春水,一場經濟世界的颶風,正起于青蘋之末。